献血服务
血液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献血服务 > 血液百科
输血的发展史
时间:2007-07-25 浏览次数:4090次
最早有记载的输血始于公元十七世纪,一位法国医生曾成功把羊血输入人体。但碍于知识和技术的限制,发展极之有限。直到一九○○年,被誉为近代输血学之父的KarlLandsteiner发现了ABO血型,发展配血技术预防排斥现象,输血治疗法才得以发展。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输血技术不断改良。尤其是在最近的数十年内,从技术到概念都有突破性的发展。自三十年代血液冷冻储藏技术成功,血库得以成立,输血就越益普遍。早期的输血服务主要集中在收集、储存、血型学和配血等范畴。到五十年代,科学家开始掌握提炼血浆蛋白的技术,现在,我们从血浆提炼出多种成份,供不同病人使用。七十年代,血库引进塑胶料制造的储血袋,既便利运送、存放,也提供一个有效的密封处理环境,大大减低细菌污染的危险。后来,为配合成份输血的需要,发展出相连的储血袋,令血液分离程序变得容易。从四十年代起,医疗界关注到输血可以感染疾病,于是引进测试来提高血液的安全。初期的测试只限于梅毒,但时至今日,已扩展到乙、丙型肝炎病毒及爱滋病毒等。八十年代,爱滋病的出现对输血服务造成莫大的冲击,最终导致全面改革。
一方面要求血库以制药的标准来发展品质控制以加强备课产品的安全;同时亦鼓励医院成立监察机制去改善临床输血程序。这一改革模式现已被美、欧及澳纽多国采用。我们引进『品质控制管理(ISO9002)』列为重点发展任务。与此同时,市卫生局亦要求全市医院成立输血委员会,研讨有关事宜。务使不同单位的医护人员,透过讨论、监察来加强了解、合作,达到改善输血服务的目标。